“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到哪里!”这句话一直都是延边分局龙井测区戴敬轩的座右铭。
三十而立的他,从一名水文新兵,成长为抗洪一线的骨干力量,并协助龙井测区负责人工作。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话语,最简单有力的行动,诠释了对水文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展现了新时代水文青年的精神风貌。
面对2020年接踵而至的三场台风,戴敬轩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锋,连日奔走在龙井测区各水文站。
龙井水文站出现高水位的时候,他在。
磨盘山水文站出现最大洪峰的时候,他在。
洪水退去,测站大断面测量,水尺校核,他仍在。
在各站的增援中,他把所做的事情都当作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正能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他并肩作战的人身上。
在险情面前,他是一支强心针,给龙井测区的水文工作人员注入强大的力量。2020年9月7日21:30分,龙井测区所辖的开山屯水文站水位正持续上涨,上游1500米处的灌渠闸门被冲毁,洪水顺着渠道出槽到了水文站的院子内。当站员向戴敬轩汇报这一紧急情况后,他深知洪水出槽的危险性,一旦撤离不及时就有可能被困在站房内,无法继续观测水位。于是他要求在站人员带好水文资料及重要的水文仪器,迅速向河堤转移,继续观测。
当戴敬轩和于磊在龙山站抢测洪峰后赶到开山屯站,院里已满是积水,戴敬轩二话不说就淌水进站,一边安抚刚参加工作十分害怕的站员,一边将站内重要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方,保证数据准确及时的报送,用实际行动向刚参加工作的新同事展现了水文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测洪期间需要1小时一测报,为了测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测完水情数据回测站的途中,走在泥泞山路上,他的双腿被荆棘刮破多处,身上被枝条抽的全是一道道血痕,他顾不上处理伤口,顾不上疼痛,只是想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情报拍发出去。在十几天昼夜的坚守中他的眼睛熬得红的发肿,没有地方睡,就找个凳子打盹,洪水来袭顾不上吃饭喝水,几天下来胃疼的难忍,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圆满的完成抗洪任务是他最大的安慰。
当洪水来袭,他的足迹踏满龙井测区;当危险出现,他的身影突击向前。他是洪水中闪亮的身影,他用坚毅、善良和果敢的行动,发扬了新时代水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