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东,男,1969年9月出生,1989年12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1个春秋。先后在十四道沟、长白、辉南、梅河口、朝阳镇、孤山子水文站工作,现任辉南勘测队队长兼辉发城水文站站长。
31年来,作为基层一线职工,张立东忠于职守,甘于寂寞,在汛期可以几个月不回一次家,用坚守、担当和奉献,履行防汛抗旱的神圣使命。他攻坚克难,努力钻研,及时掌握了ADCP、非接触式雷达波测速仪、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监测能力和水平。
202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继“巴威”“美莎克”之后,第10号台风“海神”来袭,半个月之内,通化地区首次遭遇台风三连击,给水文测验提出严峻考验。三场台风间隔时间短,路径高度重叠,使辉发河流域洪水还未消退又出现新的降雨过程。面对严峻汛情,通化分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先后抽调2个应急监测组到辉南队进行支援。
辉南水文勘测队现有正式员工2人,辖区内设有2处基本水文站,2处中小河流水文站及2处中小河流水位站。洪水来临之际,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完成一次4个水文站的测流工作就得将近5个小时,洪水期间水文人简直就是与时间赛跑。
凭着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张立东判断出测验断面洪水定将出槽、漫滩。为此,在洪水到达之前,他就根据《通化分局2020年超标准洪水测洪方案》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将仪器设备全部准备齐全,流速仪养护、ADCP充电、测流车试运行、缆道试运行、发电机试运行等等。
9月3日,台风“美莎克”带来的强降雨如期而至。汹涌的洪水如脱缰之马,挟带着大量水草、树木和麦草垛等漂浮物,穿过桥墩,直扑辉发城站测流断面,情况十分危急。9月3日开始,辉发城水文站水位出现明显上涨,水文站前的道路全部被洪水淹没,站内院落进水,成为一个孤岛。工作人员由安全通道通往后山,山里道路泥泞崎岖。因为水位较高,该站右岸出现了大面积跑滩现象,对岸玉米地已全部过水,但是玉米秆未被洪水冲倒,流量测验设备无法触及水面,对面长达300米的滩地部分无法进行流量施测。为能测出全断面准确的流量,张立东和应急支援人员带上ADCP、电波流速仪等测验设备,驾驶测流车辆翻过后山,绕到辉发大桥上进行流量测验。由于山路长时间被雨水冲刷,道路泥泞不堪,测流车辆多次陷入泥中,张立东便带领大家下车推拽,车轮旋转掀起的泥水崩溅到他们的脸上和身上。张立东为了抢测洪峰也顾不上收拾,车辆启动后就抓紧赶往测验地点。就这样反反复复,通过十几个昼夜坚守,张立东带领大家测出了每一场洪水的完整过程,测到了一个又一个洪峰,并于9月5日早6时测到了2011年该站恢复测验以来最大洪峰流量,为防汛调度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水文数据。
作为一名水文人,一个辉南人,张立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心系家乡安危,积极为地方政府提供优质水文服务。
9月5日,辉发河辉发城下游河段堤防出现多处管涌,一旦出现决口会对当地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阅舷亓斓几叨戎厥哟舜Ψ姥慈挝?,积极与水文部门沟通协商,需要辉发城站自9月5日开始至险情结束每隔1小时报送一次水情信息(即每日24段观测),为辉南县防汛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水文数据。虽然水文现代化已经解决了人工24段观测的问题,但也只有系统内员工才能通过手机APP等方式观看到实时水文数据,其他部门只能通过张立东报送给他们。为能及时准确地给辉南县政府提供数据,连续3天每日24段观测,对于连续奋战、废寝忘食、疲惫不堪的工作人员已是超负荷作业,但为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危,张立东不畏艰辛,3天72小时72组数据无一延后上报,圆满完成任务?;阅舷胤姥粗富硬棵磐ü髡咎峁┑乃氖?,第一时间转移受灾群众,并对大堤进行了修护,保住了大堤,未造成堤毁人亡的情况发生。台风过后,辉南县领导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到辉发城水文站看望慰问张立东并表示感谢。
多年来,张立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水文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初心永不忘,使命勇担当。他将用实际行动继续为水文事业默默奉献,守卫一方江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