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那就让我们化身成雨滴,来看一看从“源头活水”到形成径流的精彩冒险。这幅图是海陆大循环的示意图,不难看出,径流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小雨滴就是这浩瀚大军中的一员。
那么什么是径流呢?雨滴落到地表或者地物表面,受重力作用,在地表或地下自高向低流动、汇集,这部分水就是径流。根据水流动的位置可以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雨滴从天而降,要形成径流可并不简单,尤其是降雨径流,它的形成过程可谓步步艰辛。这段旅程大致要经历蓄渗、坡面汇流、河网集流三个阶段。
首先是蓄渗阶段。在这环节中,小雨滴将要面对三个拦路虎的挑战。第一个拦路虎就是植被截流,当雨滴从云层纵身跃下、奔向大地,一些雨滴被植物的茎、叶、枝干所拦截,最终会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中,无法形成径流。第二个拦路虎是下渗,被截流的雨滴到达地表渗入土壤,被吸收成为土壤水,还有一些消耗在土壤蒸发中,剩下的雨滴才会补给地下径流。第三个拦路虎是填洼,在地表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洼池会直接接住雨滴,它们最终也会在蒸发和下渗中消失。
在重重闯关后,雨滴部队虽会“损兵折将”,但留下的同伴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汇集并重整旗鼓,以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发起冲锋,开启第二阶段的冒险。片流,指地表没有明显沟槽,积水铺满地表,呈薄片状流动的现象。沟流,指水在坡面上形成无数细沟,这些水流时分时合,最终汇入河网。壤中流,是指通过下渗进入土壤中的水体流动,除了蒸发走的和形成土壤水的那些外,其余的水会进一步下渗成为地下径流。
可以看到,随着不断流动,汇入河流并向下游方向聚集,通过支流汇入干流,这就是地表径流形成的最终阶段——河网集流阶段。
通过这次冒险之旅,完成了从雨滴到径流的华丽转变。径流是气候、地形、地质、植被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作为水资源的核心载体,径流兼具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它不仅维系着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为人类提供灌溉、发电、航运等基础服务,并通过养殖、旅游等产业推动区域发展。掌握这些水文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来源:科技处
初审:彭朝辉
复审:刘洪嘉
终审:蒋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