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水文科普 >
水文科普讲解视频——浮游植物监测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11-13

自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爆发以来,因其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水中浮游植物的监测。下面我们就从《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L733-2016学起。

该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于2016年1月5日发布,2016年4月5日实施的,由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主编,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参编的,目前国内浮游植物监测仍在使用的重要技术依据。主要规定了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及分析工作。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慕?、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的浮游植物监测。

那么,什么是浮游植物呢?是这样?是这样?还是这样的?是的,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光学显微镜要观察的,很有趣吧?它们有的看起来很大,有的又很小,有的抱团生存,有的孤冷高傲。那么在规程中浮游植物正式的解释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藻类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等。

监测水域中浮游植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它们的状况及演变趋势,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突发水华事件预警与防治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水质信息。说白了,也是为了保障居民供水水质安全。而水华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比如化肥、农药的施用导致水体氮、磷增多等等。在2019年湖北安陆市水源地解放山水库出现水华问题,直接导致安陆市自来水变色、异味,约20万人饮水受到影响。好在政府及时解决,2日后恢复供水。这是近乎灾难性的事件,因为水华事件爆发是突然的,大约一周时间藻类会快速疯长,可以由毫无征兆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藻类暴长后,主要先破坏水体环境,导致水中溶解氧快速降低,鱼类、虾类等水生动植物会因缺氧死亡。然后,大量尸体会进一步破坏水质,使水体腐臭,产生复杂的有害物质,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像蓝藻、微囊藻等死亡后会释放大量的藻毒素。藻毒素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损害人体肝和神经,高耐热性也使其不能通过煮沸去除,自来水公司的过滤、混凝沉淀、加氯也不能去除,净化难度大。另外,藻类也会堵塞水厂管路,清理困难。

如果我们积极的对浮游植物进行监测,就可以有效预防水华事件的发生。对于东北地区,一般监测时间在每年的5-10月份,每月采样频次可视情况而定,经验值,若气温和水温低于28℃,可每月采1-2次;若连续7天高于28℃时,应立即密切监测,每天1-2次。

当然,还有很多浮游植物不含毒素,是众多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而且,很多浮游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后释放氧气,自然界中90%的氧气都来源于浮游植物,是有益的。目前,国家也非常重视水环境的?;ぃ飨喙夭棵乓苍谑凳奔嗖馑?,对于水体浮游植物监测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由最初的人工监测逐步向自动监测发展,争取覆盖更大的监测范围。所以,诚挚邀请正在看视频的你,我们一起为?;ぜ以岸⒓绶芏钒?!

  责编:张妺
单位:(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