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文动态 > 行业动态 >
《长白山日报》《城市晚报》报道白山基层水文工作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5-07-01

2015-6-30
来源:本网
    近日,应白山分局邀请,《长白山日报》、《城市晚报》2名记者分别到白山分局水情科和高丽城子、长白、十四道沟、十三道湾、临江等水文站进行采访,宣传报道白山基层水文工作。6月25日,《长白山日报》刊登了《水文工作那些事儿——走访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侧记》和记者手记《老实做事》?!冻鞘型肀ā芬步诮辗⒈肀ǖ?。  
水文工作那些事儿
——走访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侧记
    汛期到来,形势严峻。为实地了解防洪抗洪与水情监测一线“哨兵”的工作情况,记者来到了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
  水情科与党建工作的两位负责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分别介绍了关于水情通信、报汛站网、防汛现代化手段和加强作风、落实党建工作的一些情况。被问及“是否有故事可说”,水情科负责人揉了揉熬夜班过后略显苍白的脸:“真想全面了解,我建议你下去看看?!?/DIV>
  
“我们不能全信机器”
  8点,水文站技术员老赵拿着水文测量器和卷尺,来到高丽城子水文站对面的河畔搞起了“日常”:测量器朝水里一插,抻出卷尺,尺头卡在水面上,贴紧水位柱,蹲下身,认真看了一眼肉眼都能目测出的数值,抖腕收回。一阵风吹来,河床的淤泥植被暴晒在空气当中,散发出一阵腐烂的气味;河道之上,大车往来匆匆,掀起黄土漫天……老赵就那么站在那里,面无表情地盯着河面看,半晌过后,抽出水文测量器,看了一眼过后,揣回兜里,不紧不慢地往站里走。
  “每天都要做的。”老赵抬手指了指桥上的仪器“机器在那,也要人工再校对,不管是不是汛期,我们都要掌握关于水的一切,然后上报……对,绝对不允许出错,我们不能全信机器?!?/DIV>
  和记者见到的其他水文人一样,老赵话不多,一副温和又安静的样子。在搞测量、计算、盯机器时,面对采访,要么“蹦豆”,要么“沉默”。在同行的市水文分局办公室主任的督促下,倒是可以多介绍几句,但内容扩充得十分有限:“嗯,我天天骑着摩托来……哦,不危险的,躲着点大车走……洪水来了怎么管家里呀?不耽误家里吃水就行啊,过去饮水设备没建设完,就扛两箱矿泉水呗……没意思?可能吧,但是我们站里也没有年轻人,最年轻的都42岁了,本来也不是有意思的人。”
漂亮的院子“呆板”的人
  老赵工作的基层站叫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高丽城子水文站,是水文系统的标兵站之一,地处抚松,刚刚迁址不到两年。整个小院在尘土飞扬的山沟土道上显得很别致,测试日蒸发量等水现象的小型基地就在院子的最前端,建成仅仅不到两年,各式需要与人互动的机具却被磨得锃亮,呈现出一种“包浆”般的质感。
  除了日常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以外,这些水文人平日里最常做的事大概就是——呆着,近些年,条件转好,上面考虑到这些基层水文人远离人群与城市的艰难,贴心地为各水文站里配上了电视、电脑和宽带,却也只能让他们为“咱们也有电脑了”高兴那么一下,没过多久,站里依旧陷入了沉默。
  机械重复那些测量、核算和机具保养,让时间感渐渐消失,家里距此较近的人,哪怕道路再不好、路上的大车往来频繁,也会倾向于回家住。这些并不年轻的工作者们对电视和电脑的兴趣寥寥,谈起时鲜词汇和牛市牛股,几乎一无所知,除了聊到自身工作技能的熟练时会在眼中闪过那么一丝精芒,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只是神色平静地坐在那里看往来车辆。离开站前,回头看看,绿胶鞋、麻布裤子黑条文衬衫——他们穿着还是挺时髦的,如果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话。
  “确实没什么话可以说了……年龄也都不小了,除了汛期要和防洪抗洪指挥部联络、提供数据和建议以外,咱们也不咋跟外界接触……聊老婆孩子?聊一年两年行,聊十几二十年也就没东西可以聊了,大家彼此之间太熟悉了,各县区其实都差不多,站里所里就那么一套人马……”市局的办公室主任郝主任在车里介绍道。他是学水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白山,在基层站干了十多年,刚刚调入市局不久,当他与记者一同走进长白县的基层水文站时,遭到了同志们“围观”——“哎呀,一阵子没见,你咋白了呢,哈哈?!?/DIV>
  
“五十步笑百步”
  这大概是采访过程当中唯一感受到的“幽默”了,这个位于长白县城郊区处的水文站,周围的民居算是比较多的,因此站内的工作人员横向比较之下能显得活泼几分,介绍完近期的各项数据后,拉着郝主任聊了聊有趣的人和事,就比如那位32岁工作人员“如何成功找到对象,怎样结了婚”。
  陆陆续续走了一些基层所,发现业务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用市局局长的话来说,他们关注的主要就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这四个大项。朴素的四个词组,却是涵盖了与水有关的一切指标的监测,并因为与抗洪防汛有关,从不允许出错,这些要日日上报,定期核对,作为预测水文的重要数据,被记录在案。
  因为重要,所以不容疏忽,百余个基层站分布在本市境内的各水流关键口,有一部分靠近城区,但绝大多数都是在人烟稀少的最偏远处。返程过程当中,办公室郝主任聊起了在那些基层的日子:哪里有疯子,会在半夜的时候吓唬人……骑着自行车跑山道是种怎样的感觉……身边没人的时候如何捱时间。突然想起了一个老站长,他笑了起来:“那人啊,特爱观察蚂蚁,因为那时候站里什么都没有,周围也找不到人,换班到他的时候就只好自己找乐子,然后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太无聊了是吧?”
  中途停车歇脚时,一位蹲在路旁看田地的随行工作人员忽然说道:“可能要下雨,这有不少蚂蚁!”“是吗?”这位年近50岁的市局办公室主任也低头蹲了过去。□ 本报记者 白雪峰
老 实 做 事
□ 本报记者 白雪峰
  水文局给笔者的印象很像信鸽,不声不响不漂亮,它安静地忙着自己分内的那点事。
  它不会“咣”的一声弄出来多么大的物理构成;它没有用什么无可辩驳的铁证来说明自己极端重要;它大概也拿不出催人泪下的故事,让大家心中永远念着它的好……采访之前,“调查了解”连个方向都没有,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单位?
  接触了两天,深感这个防洪监水单位的重要性,想举几个例子和“血淋淋”的故事来描述它的好,描述那群“别人遇大雨掉头就跑,他们见洪水乘船就上”的工作者的付出,但是由于近些年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技术经验的积累,事故发生概率低到了触底,拿些陈年旧事来充当资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最后,我还是采取了最笨的一种办法:白描,我看到什么,就告诉大家什么??赡芑嵊腥烁械剿俏蘖?,也许会有人真的认为他们土气……但我觉得,干事业,从来就不需要花枝招展的人,正是因为他们默默忍受的这份无聊,恰恰是他们不顾吃穿打扮的所谓“土气”,?;ち宋颐谴蠹?,也让围绕着水展开的一切工作,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