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水文科普 >
径流是怎样形成的?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6-21

大家好,欢迎大家观看水文科普小视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径流是怎样形成的?

径流是指由降水所形成的,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的水流。 

其中,沿着地面流动的水流称为地表径流;在土壤中流动的水流称为壤中流;在饱和土层和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称为地下径流;汇集到河流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河床流动的水流统称为河川径流。 

径流因降水形式和补给水源的不同,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我国大部分河流以降雨径流为主。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可简化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首先我们来学习产流过程: 

在分析流域径流形成过程中可以将流域下垫面分为三类:一是与河网连通的水面;二是不透水地面,如屋顶、水泥路面等;三是透水地面,如草地、森林等。

降雨开始后,降落在与河网连通的水面上的雨水,除少量消耗于蒸发外,直接形成径流。降落在不透水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消耗于蒸发,还有少部分用于湿润地面,被地面吸收损失掉,剩余雨水形成地表径流,降落在透水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滞留在植物枝叶上,称为植物截留,截留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当植物截留量得到满足后,降落的雨水继续下渗,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超出下渗的雨水会形成地面积水,积蓄于地面上填洼,填洼水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和下渗。随着降雨持续进行,满足了填洼的地方开始产生地表径流。下渗到土中的水分,首先被土壤吸收,使包气带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当达到田间持水量后,继续下渗的雨水,沿着土壤孔隙流动,一部分会从坡侧土壤孔隙流出,注入河槽形成径流,称为壤中流。一部分会继续向深处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称为地下径流,形成地下径流的净雨包括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以上为径流产流过程。 

汇流过程是指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 前者称为坡地汇流,后者称为河网汇流,两部分过程合称为流域汇流过程。 


  责编:张妺
单位:(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