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普常识——地下水漏斗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4-24
地下水漏斗的概念
当某一区域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大于该区域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时,就会破坏这一区域的地下水采补平衡,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一个中心水位低周边水位高的漏斗状区域。这种情况称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地下水漏斗的形成
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多出现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的集中开采区,当地下水开采量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时,地下水的各项补给就不能满足开采的需求,从而造成采补失衡。就只能动用静储量来满足开采需求,从而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含水层被疏干,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地下水漏斗的危害
由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场及含水层的水理特征从而改变了漏斗区的地应力和地层的受力平衡,进而引发水文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井出水量减少等问题。
地下水漏斗的防御和治理措施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防御措施主要是限制地下水过量开采,即限制开采区的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量开采。而治理措施主要是压采,把漏斗区的地下水开采量压缩至地下水可开采量以内。实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的地下水采补平衡并有所剩余,方能逐渐让漏斗区的地下水位恢复。
责编:张妺
单位:(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