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名词解释——蓄滞洪区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3-09-26
基本概念: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
蓄滞洪区分类:
一、行洪区
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
二、分洪区
分洪区是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额洪水的区域。
三、蓄洪区
蓄洪区是分洪区发挥调洪性能的一种,它是指用于暂时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额洪水,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
四、滞洪区
滞洪区也是分洪区起调洪性能的一种,这种区域具有“上吞下吐”的能力,其容量只能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减洪峰,或短期阻滞洪水作用。
蓄滞洪区的作用:
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当洪水太大时,仅采用挡水建筑物来阻挡是万万不行的,采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法,利用挡水建筑物将一部分洪水引入低洼地带拦蓄起来,适时地分蓄洪水、削减洪峰,可以保障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干线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责编:张妺
单位:(科技处)